查看原文
其他

看书 |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,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

云也退 2023-02-17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檢書 Author 云也退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☝ “云也退




 

♢云也退

纳粹时期的德国,

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


洋人做出版,卖书,也乐于玩书名党、标题党那套。十多年前,世纪之交,一本题为《Defying Hitler》的书在英语世界出版,是从德语译过来的,不管翻译成“对抗希特勒”、“叫板希特勒”还是“挑战希特勒”,字面的意思都是跟希特勒对着干,感觉这一定个壮烈的故事,但读者买来一读,方知被误导了,别说对抗,就连反希特勒的密谋或仅仅是密谋的念想,翻遍全书也找不到几分提及。

 

书的德语原名平平无奇——“一个德国人的故事”,尽管作者本人,塞巴斯蒂安·哈夫纳,是很有名气的。他曾以德国流亡者的身份在英国久居,写出了《解读希特勒》等书,让英国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了解纳粹德国的起源。不过,这本《一个德国人的故事》早在二战结束前便已完成,却直到他1999年逝世后才被发现。它是哈夫纳回忆录,回忆的时间跨度从一战结束的1918年到纳粹崛起并掌权的1930年代,希特勒从一个一等兵起家,逐步攀上国家元首之位,在此过程中很少遇到真正的“对抗”,作者就是带着这个问题来回忆的:德国人及其创造的文明如此优秀,如此令人景仰,却为何如此甘愿被希特勒及其党徒所控制?


青年塞巴斯蒂安·哈夫纳


写回忆录的时间是1939年,哈夫纳32岁,用个鲁迅喜欢的词说,他“深味”时局之黑暗。就像《一九八四》里写的“大洋国”,在那个德国,个人的就是公共的,你的举手投足,行动坐卧,都得对“他必须朝夕与之为伍的国家”有个效忠的态度。当然,也有人对纳粹政权持坚决的反对。哈夫纳说,三十年代以来,人人都要经历“从or不从”的决断时刻:“我个人的遭遇只不过是一个很寻常的案例而已”,而无论取怎样的态度,你都会变得很紧张、很神经质,从有从的神经质,不从有不从的神经质。

 

哈夫纳是不从的。不过,作为一个诚实的、善于反躬自省的亲历者,哈夫纳并没有简单地朝希特勒和他的党徒开炮。他谴责希特勒的前提,是设法理解他,理解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以及《凡尔赛和约》而感受到的耻辱。哈夫纳将心比心地承认,《和约》签订时,他本人只有11岁,但也对国耻感同身受,他的“幻想世界完全破灭”,一个人走在11月的陌生而潮湿的街道上,不知不觉被斜风细雨打湿了全身。


只是,他没有想到“那个名叫希特勒的一等兵心中之痛楚会比我还要来得严重”。读了《我的奋斗》后,哈夫纳断言希特勒的反应是“稚气和顽固”的,不像哈夫纳那样,去“怀疑游戏规则的有效性”。哈夫纳超越了仅属于本民族的耻辱感,去怀疑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:按照同一种游戏规则,倘若德国战胜,也必然把不公平条约加诸战败国的头上。希特勒却似乎没有想过这些。就此,哈夫纳断定希特勒不成熟:这个人29岁,还不如11岁的我呢。


所以说换位思考太重要了。哪怕对希特勒,也可以“同情地理解”,理性地指出他心智中的盲区。基于这种认识,哈夫纳得出结论说,既然政权掌握在一个幼稚而偏执的人的手中,愤怒地控诉就未见得有意义,倒不如冷静地叙述现实。读这本书,会发现一些别有意味的第一手见闻,比如,人人尽知纳粹党焚书禁书无数,并迫害很多作家,哈夫纳却从另一个角度谈及了1939年前的书籍出版:

 

“德国在1934年至1938年间出版了大量儿时回忆、以家庭为背景的小说、风景图册、大自然抒情作品,以及许多柔情万种的小玩意儿。这是前所未见的现象。除了刻板的纳粹宣传文学之外,德国能够获准发行的书籍几乎完全来自那些范畴。”

 

在那些山雨欲来的日子里,“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在描绘雪片莲和雏菊花、稚子放长假时的欢乐、初恋时光、童话情景、烤苹果和圣诞树。”从自我欺骗出发,骗着骗着自己就信了,就真的相信我们只需要读那些纯净的美好的鸟兽虫鱼,便可以无愧于这个时代了。待到德国四面出击,兼并别国领土,人们不再能继续假装无事,便索性沉默,仿佛之前的事不值重提一样。


那时,有人告诉哈夫纳,根据历史上的记载,想要灭绝犹太人的人都将自取灭亡;有人则辩解说,犹太店主如果被逼到破产,还可以领取慈善救济。对这些言论,哈夫纳都视其为自欺,人们不愿行动,就想出种种安抚自己良心的说法。他尖刻地说,万一将来帝国战败,德国人也一定会像当年一样,用捶胸顿足地发泄的方式,用“瓦格纳式对死亡与毁灭的热爱”的态度,来逃避逆境,置身事外,这就像一些倔强的小孩,被夺走了洋娃娃便号啕大哭,犹如整个世界都毁灭了。

 

至于那些积极效忠者如何委曲个人的良知,哈夫纳说得更具体。当年,他跟几个即将参加文官考试的法院见习生结成了一个学习小组,整天讨论时政,哈夫纳不明白,那几个朋友为什么能如此心安理得地看着自己认识的犹太朋友遭难。


《一个德国人的故事》2009年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引进大陆出版


例如,在一个名叫布罗克的年轻人看来,今天在犹太人的店铺里买东西,转天就冲进去把店铺打砸抢,这种行为没有任何不可理解的地方,他说:

 

“你也应该晓得,在打仗的时候,军官们前一天还在某些房子里面做客,第二天早晨却得把它们全都炸掉。”

 

你同他谈道德,他跟你讲法律;你跟他讲法律,他同你说局势。对话如此艰难,改变一个人的看法如此艰难,只因人们都带着某种自以为是的立场进入对话之中,以及,人们会在对话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,而罔顾他人的角度。因此我们会发现,虽然回忆录跨了十多年,但哈夫纳本人没有经历一个成长、发现、顿悟的过程,他从一开始就看出了希特勒的危险,站到了与他对立的位置上,并据此思考和行动;尽管如此,与他有分歧的人也无一曾被他说服。每个人都在加固既有的观念,而不是反省和质疑。

 

“他当然不是一位民主人士,但他是一个民众主义者:他的权力基础是群众,而不是精英;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一位获得绝对权力的民众领袖。”哈夫纳的这一洞察,就把德国法西斯和意大利法西斯给区分了开来。在意大利,墨索里尼的党徒只占全社会的一小部分,墨索里尼统治意大利二十年,法西斯的意识形态都很难说渗透社会有多深,他被游击队抓住处死,得到一个标准的“独夫民贼”的下场,希特勒却不是,他至死都没有露出孤家寡人之相,他自杀的细节也是一直迷雾重重。为什么人民如此支持希特勒?因为他们怯懦,懒惰,自欺欺人,总能想出办法来对眼前的不公正视而不见……


哈夫纳日后出版的《解读希特勒》,在走红的同时也招致了激烈的批评。批评者之一是他本人的女儿,年轻一代觉得父亲是在向世人道歉,矮化德国人自己,因而情感上无法接受,另一种批评则称,此书将过错完全诿于希特勒一人,仿佛德国人民都受了蒙蔽一样。待到哈夫纳逝后,《一个德国人的故事》见了天日,这两种批评都被攻破了:哈夫纳绝没有宽恕德国人民的意思,另一方面,德国人也确实有不可宽恕之处。

 

不过且慢,哈夫纳的解剖刀,真的可以放过他自己吗?难道,他就比那些下跪的人更有勇气“肩起黑暗的闸门”?不说别的,他的名字就是假的:“塞巴斯蒂安·哈夫纳”,取自大音乐家巴赫的名字及莫扎特的歌剧,他本来叫“雷蒙德·普雷策尔”,改了名,为的是更好地保护德国境内的亲戚。这谈不上勇敢。

 

这部回忆录被他一生秘而不宣,究其缘由,也与他不愿让人看到他跟他所写的某些德国人并无本质不同有关:那些德国人成天说着“希特勒必败”,暗地里期望着预言的实现,可以在人前炫耀自己有先见之明,如果有可能,他们也将很有兴致地出一本回忆录,说说当年自己是如何凭着良知、凭着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立于“不作恶”的阵营之中的。在谴责德国人逃避的同时,哈夫纳没有忘记自己也不是一个“对抗希特勒”的人,他跑了,离开了德国,严厉如他,不愿把自己的选择美言为“另一种抵抗”。

 

他在那个年月读到了《红与黑》的作者司汤达的一句金言。1814年拿破仑失败,波旁王朝复辟,司汤达说,时局让人“一头跌进污秽”,现在唯一值得一试的做法,就是“让自我保持神圣与纯净”。哈夫纳讲,他所感知的1933年后的德国,与司汤达那时全无二致,人俱在污秽中,要么下沉,要么挣扎着下沉,唯独“保持神圣与纯净”是一种自救,那意味着“除了不让自己成为共犯之外,也要避免痛苦所带来的伤害,以及仇恨所造成的性格扭曲,简而言之,必须躲开外来的影响,以免出现任何反应。”

 

人要爱自己。但是,如此精神上的深深憬悟也未能完好地庇护他。在书的后半部,哈夫纳坦率地说出他所经历的几次个人的屈服:一起唱纳粹歌曲,一起行举手礼,一起在不公正面前保持沉默,一起戴上了“卐”字臂章。这些下跪时刻像噩梦一样坚定了他离开德国的意愿,可那“神圣与纯净”终成画饼。多数人都是平凡而寡能的,被少数人剥夺了爱自己的能力,在自我作践后,尚能痛苦于内心宁静之不存者,已属有福了。

《一个德国人的故事:

哈夫纳回忆录,1914—1933》

(德)塞巴斯蒂安·哈夫纳著

译林出版社2017年9月,55元


往期回顾


福克纳120周年记:今天,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

诺奖作家库切:自律、孤僻,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| 检书

当躲闪成了艺术,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,石黑一雄就成功了

看书 | 让我遗忘你,非洲

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,现在都是奢侈品

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,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| 检书

看书 |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,才会是幸福的

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——《恶之花》首版160年记

看书·特别版 | 你来到这世界,你要看看以色列

看书 | 孤独的更新版,仍是孤独

看书 |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,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

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,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

看书 |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,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

看书 | 请问上帝,鸟头侏儒是怎么回事?

看书 | 上半年的这些书,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

看书 |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:萨达姆和美国人,哪一个更可恨?

看书 | 黑人如何写黑人 ——从《土生子》到《地下铁道》

看书 | 没人想说一说这世界真正的安排

云也退:他的书揭示了蓝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,只怕你不会读

看书 | 李敬泽《青鸟故事集》: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艺术



新书发售

《自由与爱之地:入以色列记》

作者:  云也退 
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7年9月

购书指南

亚马逊、当当网等各大网络平台

同步发售,Kindle电子书亦有售


豆瓣首发购买方式亦可继续尝试

长按以下二维码,跳转发售页面

受访视频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f0543sgkxxi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本文系原创

首发 - 腾讯文化

图片来自网络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